传统模式:设计师+项目经理+工长+供应商
问题:流程混乱、责任不清、业主心累、落地困难。
  • 设计师不懂施工,施工方不懂设计,供应商只看自己产品,或导致方案实现大打折扣
  • 问题出先后各方互相推诿(设计怪施工方、施工方怪供应商、供应商怪设计...),业主是“传话筒”。
  • 设计师可能忽略成本,工长靠漏项赚钱,供应商报价水分大。
  • 供应商货不对板、拖延、安装敷衍了事、售后找不到人,工长/项目经理无力约束外部供应商。
  • 业主要对接设计师、工长、项目经理、N个材料商、N个定制商...信息混乱,心力交瘁。
设计师:图美落地难
设计脱离实际、预算、施工,效果图≠实景。
工长:人杂管理乱
工人水平不稳、材料易偷换、增项套路多、现场管控差
项目经理:权虚协调弱
无实权管工长、精力分散、立场偏向公司、流程僵化。
第三方供应商:货期售后烂
货不对板、严重延期、测量不准、安装粗糙、售后推诿。
推出全案工程师的核心原因
全案工程师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 “一人全程全权负责制” 解决所有角色带来的问题。
全案工程师具备能力:懂设计、懂材料、懂预算、懂施工工艺、善沟通、执行力强。
1. 实现“预算真可控”
  • 在设计阶段整合项目成本(设计、施工、主材、定制、设备等),与业主确认闭口总价合同。
  • 拥有议价权统一采购,严控供应商报价与合同执行,杜绝恶意增项。
2. 终结“沟通断层”,代表“业主单一接口”
  • 唯一责任人对接所有方(设计、施工、所有供应商),沟通效率飙升,问题追责清晰。
  • 业主只需面对全案工程师一人。所有需求、问题、变更、验收,只找他,极度省心。
3. 确保“设计完美落地”
  • 精通设计、施工、供应链,在设计阶段就考虑材料特性、定制周期、安装节点,全程监督供应商按图生产、按时交付、按标准安装,保证效果图1:1还原。
4. 强化供应商“质量、货期与安装管控”
  • 严控货期: 精确规划并监督供应商生产/送货节点,避免延误拖垮整体工期。
  • 严把质量: 材料进场严格验收,杜绝以次充好。
  • 规范安装: 监督安装过程,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和工艺标准。
  • 兜底售后: 作为业主唯一接口,协调并督促供应商履行售后责任。
全案工程师日常
小区勘察
与业主现场沟通需求
测量尺寸,记录房屋状况
物业处核查承重结构图
检查常见漏水点
检查常见漏水点
检测房屋原设备状况
房屋勘测汇报
拆除前检查保留设备,移交并留档
与暖通供应商确认施工安排与注意事项
与加固供应商确认加固方案
与供应商确认图纸
与业主确认水电施工细节
根据图纸核对施工细节
核对卫生间施工细节、预埋件安装工艺
瓷砖交底、确认铺贴注意事项
验收外立面石材、外墙排水细节
检查楼梯施工质量、完成尺寸
检查供应商安装尺寸
检查油漆打磨、石膏线安装
拆旧计划表
周工作计划表
施工阶段整改单
主材配合清单
学习费斯托工具使用
实地考察主材
学习产品知识
回访客户体验